時間:2020年11月30日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2版
鏈接:http://www.cntcm.com.cn/xinwen/2020-11/30/content_83359.htm
內容:
脫貧后如何讓老鄉致富?中藥學專業的黃立華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在大山里發展中藥種植
4月13日,四川省涼山州鹽源縣與德昌縣交界處的雅礱江邊,氣溫高達30°C。這天是周一,下午,黃立華要走訪兩戶村民。他騎上摩托車,在烈日下,沿著山間崎嶇的公路前行。
34歲的黃立華,是成都中醫藥大學教師,在站博士后。2017年12月, 他到鹽源縣田灣鄉掛職黨委副書記,主抓脫貧攻堅。兩年多時間,黃立華見證了大山里的變化:田灣鄉5個貧困村的405戶、1919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如今,針對當地產業薄弱的情況,他在鄉里開始發展中藥材種植,幫助村民增收。
買二手摩托走村入戶跑遍全鄉9個村
2017年12月底,黃立華來到鹽源,被安排到田灣鄉任黨委副書記、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隊隊長。雖然地方很偏遠,但黃立華很快喜歡上了這里。
田灣鄉的公路十分陡峭,盤山環繞,全是一個接一個的回頭彎。黃立華自費購買的一輛二手摩托車,是他走村入戶的主要交通工具。黃立華摔過幾次跟斗,腿部、膝蓋受傷,摩托車的左后視鏡也摔掉了,一直沒來得及去修理。
他回憶,一次騎車去沿江村,在一個下坡轉彎時,摩托車失控往山下沖去,公路又沒有護欄,他立即跳車,車子摔在地上,“還好反應快,當時再往前10厘米,就是懸崖。”
如今,黃立華的騎車技術已經比較熟練,沒有硬化的陡峭山間小路,也能“突突突”地騎上去。兩年多來,這輛摩托車,已經隨著他跑遍了全鄉9個村的各個角落。
為村民增收 建立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
起初掛職時,黃立華也曾有過不理解: 一個大學老師,到大山里能做什么?還是只是來走走過場?
兩年多來,他用實際行動,打消了自己的疑慮。他將田灣小學設立為成都中醫藥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基地,他自己也不定期去給孩子們上課。
黃立華的專業是中藥學,在田灣鄉發展中藥材種植的想法,他早已有之。不過,當地交通不便,如果不仔細研究,種植一些不適合市場的、附加值不高的中藥材,反而會適得其反。
今年,田灣鄉種植中藥續斷的計劃,開始付諸實施。黃立華說,一方面,受疫情影響,不少村民沒有外出打工,有勞動力。另一方面,通過去年前期試驗,田灣鄉種植出來的續斷質量達標,有發展前景。
在成都中醫藥大學的支持下,以1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田灣鄉建立了鹽源縣續斷種植示范基地,村民可自愿加入。
“目前初步統計,全鄉有三四百畝,現在正在進行今年的育苗。”黃立華說,種植基地由成都中醫藥大學提供技術支持和現場指導,同時對參與種植的村民進行肥料補貼,特別是貧困戶。
預計今年12月底,黃立華將結束掛職返回成都。他說,兩年多時間過得很快,在掛職結束之前,想再為山里的鄉親們多做一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