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族醫藥學院在學校十二橋校區舉辦了主題為“無人機及人工智能在民族藥資源研究領域的應用探討”的學術交流會,這是經發展規劃處遴選立項的學校首批前沿交叉學科學術交流活動。
會議邀請中科院成都計算機應用研究所秦小林研究員、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周超教授、四川省地質調查院王猛高級工程師、西南民族大學鐘世紅教授、四川大學華西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羅佳偉博士等不同領域和學科的專家參會。學校藥學院嚴鑄云教授、研究生院古銳教授、信息工程學院楊書教授、民族醫藥學院蔣桂華教授、范剛副教授及10余名研究生參加了交流,會議由古銳教授主持。
秦小林首先作《漫談無人機集群智能》主題報告,介紹了無人機集群智能的發展歷程、趨勢及展望、其團隊無人機智能集群控制技術研究進展。周超作《中國民用無人機監管現狀及發展趨勢》主題報告,介紹了中國目前的航空法體系的構成、無人機監管現狀及發展趨勢;提示運用無人機進行中藥資源調查時,必須注意無人機使用的合法性。古銳作《無人機在民族藥資源調查領域的應用探討》報告,介紹了無人機及人工智能在民族藥資源研究領域的應用范圍及研究范例,提出課題組目前面臨的若干問題并進行會議交流探討。
秦小林建議針對民族藥野生、散在的特點在小目標識別算法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周超建議根據高原飛行需求,自主搭建無人機平臺以保障未來研究的知識技術產權;王猛建議人工智能識別應基于多種傳感器建立數據庫,完善識別技術手段,提高識別率,最終建立相關標準;鐘世紅建議拓展無人機觀測研究領域,從長計議設計研究方案;嚴鑄云表示無人機及人工智能在民族藥資源研究領域的應用處于初級階段,課題組應循序漸進,做出特色與優勢;楊書建議組建可持續性的技術團隊,以助于團隊研究成果轉化,形成產業體系。
最后,蔣桂華對此次會議作了總結,對參與交流會的各位專家表示感謝。她指出本次學術活動得到了學校發展規劃處“雙一流”建設辦公室和科技處的大力支持,目的是支持各學科開展交叉學科學術活動,營造良好學科創新氛圍,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學院將持續支持以無人機及人工智能與民族醫藥結合為代表的前沿交叉學科發展,形成優勢與特色,為學校“雙一流”學科建設做出貢獻。
(圖、文/ 民族醫藥學院 李瑞蘭 艾莉 編輯/ 科技處 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