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萬德光傳承工作室召開工作會,總結2020年以來建設成效,交流傳承工作。
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弟子裴瑾教授總結介紹,傳承工作室自成立以來,按照建設目標和建設任務,創新傳承模式,從硬件條件建設、學術繼承工作、傳承團隊建設、管理制度等開展了全面的建設工作。創新性開展了師傳弟子承的工作,采用傳承導師親授、助導導學與弟子跟、讀、思、記和整理相結合、線上討論及“峨嵋山上話傳承”等多種學習形式,發布《師承弟子學習繼承萬老學術思想的指導意見與要求》《師承弟子研讀經典著作的指導意見和要求》等指導性文件,對師承弟子的學術傳承學習進行指導與考核。開設““師傳弟子承”欄目”,由萬先生親傳中藥品種、品質與資源為主線的學術思想、觀點與理論,分期介紹以便弟子學習領悟,推送12期;開設“每周本草”由各位弟子撰稿,共推送18篇。
特別是新冠疫情下,工作室結合專業向市人大提交的《關于新冠疫情下中藥資源重點品種監控及后續產業的建議》,開展四川省優秀中醫藥人才研修班理論培訓及野外實習,指導并成都中醫藥大學博物館(四川省中醫藥博物館)“守正創新 息疫濟世——防疫、抗疫中藥專題展”等,扎實做好萬先生學術思想的繼承與傳播工作。會議還總結了在學術傳承與社會化服務相結合方面作出的一系列的工作。
傳承工作室弟子王光志教授、李羿教授、陳江副教授三位優秀弟子代表分別發言,匯報了學習與繼承萬老學術思想的心得體會及在工作崗位上取得的成績。助導嚴鑄云教授、陳新教授和馬云桐教授分別結合學術傳承工作進行了傳承助導。
萬德光教授表示“弟子們學有所獲,師心甚慰”。她還為弟子們作“我的中藥品質觀”精彩一課,講述了凌一揆教授系統中藥學思想的引領,以及自己六十余年來在中藥品種、品質與資源方面的調查、研究與實踐的認知總結,提出“中藥品質觀”。強調,中藥品質的形成有其獨特的背景和基礎,在研究中應理其源梳其流,把握品種、品質與資源研究的系統性。萬德光要求大家牢記師傳弟子承的任務,結合“跟、讀、思、記”等方法,在對老師學術思想與經驗繼承和整理的基礎上,實踐創新并加以推廣應用。
藥學院領導班子、助導專家、工作室全體傳承弟子50余人分別采用線上加線下的方式參加了會議。
(文、圖/藥學院 閆婕 裴瑾 編輯/王其奇)